馬克·力文今年66歲,是位社會學博士。在來中國之前,他在美國社區低收入工人組織里工作了近30年,專門幫助窮人爭取利益。
  馬克·力文和中國的結緣要從2005年說起。當時,懷著對中國的好奇以及對周恩來總理的崇敬之情,馬克決定到中國走一走、看一看,第一站他選擇了江蘇淮安。馬克原本計劃短暫停留,但是中國人的友善和這裡的一切讓他割捨不下,於是他毅然扔掉了回程的機票。
  2007年,馬克·力文成為中央民族大學(簡稱民大)的教師,教授英語和西方文學,從此與民大結下不解之緣。這些年,他利用教書、寫作之餘,走訪了中國20多個省份,創作了60多首歌曲,以此表達他對中國的感悟和熱愛。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感同身受的馬克創作了一首歌曲寄托哀思。
  如今的馬克·力文既是教師、專欄作家,還是歌手和慈善事業組織者。他寫歌唱歌、客串電影、參加《星光大道》……蓄著大鬍子的他,經常戴著棒球帽、背著吉他在校園裡穿梭。
  他說,自己喜歡在中國的生活,更喜歡和學生在一起。他很自豪見證了中國這些年的變化,也希望自己能更多地參與其中。“民大是一個神奇的地方,這裡匯聚了來自中國各地、各民族的學生和教師,有哈薩克族、藏族、維族等,還有像我一樣的外國人。大家習俗不同,語言和生活方式也不一樣,卻和睦友愛地生活在一起,這裡就像一個微縮版的中國,多元又包容。”
  做東西方文化之間溝通的“使者”,馬克·力文把這看得很重。出於教學需要,馬克·力文偶爾在課堂上為大家閱讀《紐約時報》等西方媒體報道。他忿忿不平地說:“令人失望的是,西方媒體有關中國的報道大都是負面的。如果你生活在中國,真正接觸到這裡的百姓,你就會知道這些報道講的並不是真實的中國。可惜的是,很多西方人都是通過媒體片面的報道瞭解中國。”
  馬克·力文坦陳,自己不僅僅想做一名老師,而且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更多美國人、西方人通過我的親眼所見認識一個真實的中國,更加理解和支持這個一直倡導和平的國度”。有了這樣的想法,他把這些年行走中國大地的所見、所聞、所感,寫成了英語專著《東游拾趣》。今年4月這本書付梓問世,書中除了他對生活的記錄,還講述了愛潑斯坦等老一輩國際友人以及中國教師、農民、學生等普通人的故事。
  談到將來的打算,馬克·力文說,他想申請中國“綠卡”,長期在中國工作和生活,做一名文化傳播使者。他告訴記者,中國正在加大吸引海外人才力度,“我和我的外國同事能感受到中國政府為吸引和照顧外國專家所做的努力”。
  在頗具中國風格的家中,馬克·力文還自豪地向記者展示了北京市政府授予的2011—2013年度長城友誼獎獎牌,“我的努力被認可,這對我來說是最幸福的事”。
  “他來自遙遠的國度,卻深愛著這個東方國家,他創作的每一首歌曲都飽含著對這片土地的熱愛。”馬克·力文的朋友這樣評價其音樂里的中國情愫。
  “有人問,中國是不是我的第二故鄉,我告訴他們,我生活在這裡,工作在這裡,這裡就是我的家。”馬克·力文對記者說。  (原標題:“讓更多人瞭解真實的中國”(中國,我的第二故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v78tvjgd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